在《草原小镇》一书中,罗拉十五岁了,她在学校结交同龄的女孩与男孩,也开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与反抗情绪使她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同时,爸妈也存够钱送玛莉去读盲人学校。玛莉的离家更加深了姐妹亲情,罗拉为了赚钱帮助玛莉继续留在学校,努力读书,终于取得教师资格。在故事末尾,罗拉意外获得一份教师工作,准备离家。
勇敢,勤劳和质朴的品质。
罗拉·英格斯·怀德(1867~1957)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童年时她的生活足迹几乎遍及美国西部,15岁时就在拓荒者们开办的小学执教。婚后她迁往密苏里州曼斯菲尔德,抚养女儿罗拉成人。她有被后人称作“小木屋”系列小说的7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罗拉为了帮助爸妈,让玛丽能到盲人学校读书而努力学习。最终,15岁的罗拉获教师资格,成为一名教师。进入青春期的罗拉,心理和性格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她和奥尔曼德之间的情感开始发芽。
草原小镇读后感
这本书描写朴实细致,故事质朴、单纯,给人温暖、美好的感觉。
书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幸福家庭的故事:罗拉在妈妈的精心照顾、养育下,已经从一个不懂事的娃娃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她渐渐地学会了帮父母分忧解难,她在学校中交了许多好朋友,享受着和朋友在一起的欢乐。在她的努力下,取得了到外地教书的工作,罗拉十分高兴,因为这样就能帮自己的姐姐玛丽攒钱到盲人学校读书了。每当到了晚上时,罗拉的爸爸总会拿出他的小提琴,为家人拉奏曲子,家中的每个人还会情不自禁地和着音乐,唱起歌来。孩子们那柔和的声音给乐曲增添了不少情趣。接着,妈妈会带着慈祥的笑容让孩子们上床睡觉。我想,爸妈灿烂而温暖的笑容将会陪着孩子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从这个简单的,幸福的,欢乐的家庭中,我看到了罗拉为家所做出的贡献。她勤奋、好学、懂事,是一个好女孩。当然,这也少不了爸妈的努力和汗水。罗拉的妈妈每天都生火做饭,洗补衣裳还要做家务;而爸爸每天要到农地里干活,工作。
家庭中的温暖是无法用金钱买来的。虽然罗拉一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仍旧快乐。在这个家中,流溢着坚强、责任和爱的光芒。正是这光芒,才使得罗拉一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