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6
  • 发布时间:2024-05-12 00:55:05
一、乡村四月  一夜风雨,遍地落英。一场盛大的花事落幕了。  草长莺飞,云淡风轻。四月的乡村,像一位受孕的女子,经历了三月的**绽放,此刻,归于平静。  柳枝上不再是米粒大小的鹅黄,那些眉弯似的叶子变得葱绿起来。柳条也显得深沉,不再**曼舞
内容详情

 一、乡村四月

 一夜风雨,遍地落英。一场盛大的花事落幕了。

 草长莺飞,云淡风轻。四月的乡村,像一位受孕的女子,经历了三月的**绽放,此刻,归于平静。

 柳枝上不再是米粒大小的鹅黄,那些眉弯似的叶子变得葱绿起来。柳条也显得深沉,不再**曼舞,静静地将一头碧发垂在肩上,在河边顾影自怜。

 桃树、梨树、杏树,红的、白的、粉的花儿不见了踪影,指肚大小的小青果,躲在繁茂深绿的叶底下,不时探出头来,好奇又淘气地偷窥外面的世界。

 槐树醒得迟,错过了那场盛大的花事,赶在夏季的前头,一嘟噜一嘟噜吐出串串心事。满树繁花,洁白如银。淡淡的清香,引得蜜蜂嗡嗡嘤嘤而来。香甜的槐花蜜,甜醉了乡村生活。

 麦子挺直腰身,吸足了阳光雨水,已然身怀六甲。绿叶包裹不住肚皮,挣开一丝两道裂缝,麦穗儿齐齐地伸出头来。

 油菜褪去灿烂的黄巾,一爪一爪青葱的油菜籽,密密麻麻缀在枝头。这时的油菜像吃饱喝足的孕妇,一株株慵懒地倚在田间地头。

 草坡上的野花,似乎还没有炫够,星星点点躲在草丛间闪眼。但很快,她们就淹没在绿色的海洋中……

 蛙声没有三月那么响亮,絮絮叨叨像夫妻间的细语。河水温润如少女的肌肤。芦苇浩浩荡荡地铺开,占领大片水域。鱼儿此刻正欢,不时跃出水面,激起朵朵水花。

 水鸟三五成群,在水面悠然自得。游草丛中,有它们刚搭的窝。

 林子里的鸟儿们不再亢奋,没有像初春求爱时那么卖弄歌喉,只专心地在树丛中筑它们的爱巢。偶尔一两声啁啾,也透着母性的温柔。

 这时最忙碌的是燕子,一会飞向田野,一会飞回屋梁。它们的巢里,多了份牵挂。

 麻雀的嘴却总闲不住,整天叽叽喳喳,一点也不嫌累。

 “布谷,布谷——”布谷鸟的叫声从远处的山梁上滑过,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民们忙完种瓜点豆,又开始赤脚下地,整田下秧了。他们用虔诚侍奉土地,用汗水浇灌庄稼,用稳健的脚步追赶着季节。

 乡村四月,闲适中不乏生机,恬静中孕育着希望!

 二、又是一年槐花香

 暮春的一场雨,洗净浮尘。

 黄昏,漫步乡间小路,满眼是盈盈的绿。那绿,仿佛要从叶尖上滴落下来。空气中,淡淡的清香,丝丝缕缕的甜,直沁心脾!

 不经意间,便与槐花撞个满怀。眼前,一串串洁白如珠的槐花,排成一片声势浩大的花海。每一棵槐树都不闲着,开得忙忙碌碌,开得热热闹闹。苍劲嶙峋的老槐,叶子细细的、圆圆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纯白缀满枝头,花繁叶瘦;新槐枝干颀长,叶片肥厚,花瓣盈嫩,一串挨着一串,堆积如银。这些玲珑别致的小花,像一只只玉蝶集结在一起,在微风中曼舞;又像一串串风铃,在暮色里浅吟。

 又是一年槐花香,仿佛春天的一场盛大告别仪式。

 槐树,乡村极普通的一种树,河渠沟畔,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一株株、一丛丛的槐树,像朴实无华的乡民,静静地守着乡村恬淡的时光。

 儿时,槐花曾是我们的果腹之物。那时缺粮,春末夏初,米缸见底,地里的麦苗尚青,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槐花像一场及时雨,适时开放了。那团团簇簇的槐花,如银似雪,清香四溢。我们无心欣赏槐花的美丽,眼里只有食物。女孩子们一手拧着篮子,一手握着绑了钩子的竹竿,争抢低处的槐花。男孩子们挎着竹篓,噌噌噌,猴子一样敏捷,早已骑在高大的槐树枝杈上。捋一把碎银似的槐花,大口大口嚼着,那清幽幽的甜中夹杂着淡淡的苦。说说笑笑间,篓子满了,肚子已经半饱,哧溜一下滑下树来,嘴里哼着儿歌,蹦蹦跳跳回家了。

 黄昏时候,家家户户的厨房便飘出袅袅槐花的清香。一碗槐花饭,吃得口舌生津,唇齿留香。家乡的槐花,让乡亲们吃上了半月的饱饭,度过了饥荒的日子。

 包产到户后,村民们解决了温饱,槐花渐渐淡出了乡亲们的餐桌。槐花丝毫不在意人们的冷落,年年春末夏初,依旧**绽放,将整个村庄都浸泡在槐花的清香中。这时村民们才想起——槐花又开了!

 如今,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又开始回归自然。各种野菜成了餐桌上的新宠。槐花也开始登堂入室,上了城里高档酒店的菜单,身价看涨。但槐树依旧守望在乡村,年年岁岁,不与桃李争春,只在暮春时节,热热闹闹绽放一次,完成一个生命的轮回。

 “五月槐花开,如雪似蝶徘。微微风簇浪,串串浮阳台。阵阵清芳沁,翩翩天使来。问君为何事?还世一清白。”眼前的槐花,让人想起源林烟的《槐花开》。

 又是一年槐花香,醉了田野,香了村庄,芬芳了游子的心房!

  编辑点评:

 人们常把春天比拟为春姑娘,而作者却把四月的乡村比拟为受孕的女子,经历了三月的**绽放,更显成熟静美。柳枝不再**曼舞;桃树、梨树、杏树……花儿落了,果实却取而代之;布谷声声,春耕秋收。又是一年槐花香,作者笔锋一转,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和畅想,也暗示生活中没有辛勤劳动,哪有扑鼻的花香?是啊,乡村四月,闲适中不乏生机,恬静中孕育着希望!像一幅画,又像一首歌。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动静相宜,给读者一种启迪一种享受。佳作推荐共赏!

1. 文言文翻译:四月己未,上谓侍臣曰:朕思养人之道

辛苦死了,找来原文一字一句的自己翻译的。中间个别句子不是很清楚没有翻译,见谅。不过应该不影响整体的理解了。这个分总该给我了吧。

四月己未日,皇上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常常思考养育百姓的道理,却始终没有得到要点。你为我陈诉一下你的意见吧。”来济回答说:“以前齐桓公外出巡游,看到一位饥寒交迫的老人,就命令人赐给他食物,老人说:‘希望赐给全国的饥饿的人啊!’齐桓公又命人赐给他衣服,老人又说:‘希望赐给全国的寒冷的人啊!’齐桓公就说:‘我的仓库(丰足)足够周济全国饥寒的百姓!’老人说:‘您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那么国内百姓就都会有食物吃;不妨害蚕虫的养殖,那么百姓就都有衣服穿了!’所以君主养育百姓,就在于减少他们的征伐徭役。如今崤山以东服役的壮丁,岁别数万(这句话我没有理解,不会翻译),劳役他们,那么人会非常劳苦,取庸则人大费(这句话我没有理解,不会翻译)。我希望陛下您能够考虑公家所必需的(徭役)之外,其余的(徭役)全部都免除吧!”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2. 古代三四月份怎么讲

一月

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

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

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

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

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五月:五月榴花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

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六月:六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

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七月:七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

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 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九月

九月:通常称: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杪秋:暮秋。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十月

十月: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十一月

十一月: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

十二月: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3. 四月 古文分 李清照 作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记 你,李清照,幼有才藻,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风华照人。 年十八,嫁太学士赵明诚。

但怎料新旧党争,你与夫君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于是便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你独守空房,处深院之中,无比寂寞,只盼夫君归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代才女,会只在情愁中独自徘徊么? 皇帝昏庸,辽国入侵,夫君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从此与你阴阳相隔,你居无定所,身心憔悴,颠沛流离,形影相吊,无怪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久经飘零,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你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触景生情,物是人非,“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愁之味,想必你已深知其味。

你愁得逝去了如花红颜,逝去了如水年华。但你并没消沉,当你避难于浙江金华,登楼遥望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好个“气压江城十四州”,这哪里象是一个流离失所的女子所写,倒更象一个期待收复失地的大将所作! 但你空有理想抱负,却无奈生了个女儿身啊!你不能象辛弃疾,拼死进谏,亦不能象岳飞,血战沙场。

你只能默默地愁啊,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在寻觅什么?是国家的存亡,还是民族的命运? “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呀,你的情愁、家愁还有国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你一个人便为天下担负了所有的愁,便为天下尝遍了愁之滋味。

积三百年之动荡,积古往今来万般情愁,终造就了你——一个万古愁心的易安词人。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