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用,严格实施国家双减政策。
根据《关于加强义务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作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在我看来,当然是培养他自己独立完成更好,小学低年级正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候,然后,怎么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也不能让指望他自己培养自己,我们要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一开始要陪,那就好好教一下孩子作业时要专心,培养他独立思考,不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写作业手边不要有玩具、留个专门写作业看书的地方、写字台整洁、保证光线足够、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一系列的习惯培养需要家庭环境和学校做好配合,要陪就认真陪,帮助他养成好习惯,这对他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是哪些习惯,该怎么纠正,这个可以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多沟通,另外,建议尽力不要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玩手机,如果家长做得不好反而会起到反作用,那比不陪还糟糕。
孩子在写作业是家长可以做自己的工作或者拿书、报纸等来看看,家长都在身边做正事,孩子也会模仿你的,家长和孩子各自做自己的任务,不用一直盯着孩子,让孩子明白,学习和作业是他自己的事,不是因为家长逼着才要写作业的。
除了上面这些,我们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为小孩子创造好的环境,没电脑,没手机,安静整洁,纠正坐姿,拿笔姿势等,不在孩子专心写的时候打断他纠正,而是在休息时间集中提出,下次如果不改,休息时间额外保持正确姿势**3分钟以示惩罚。
孩子学习中有疑问,要求不能一边做一边问,全部做完,自己对照检查一遍还有不懂的再一起问,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或者解答疑问时,如果发现在书本上有答案或者相应解释的话,就画圈标示出来,让孩子自己去翻,自己动手动脑比我们教要好得多。
家长陪的时候最好也做阅读之类学习相关的事,以身作则,告诉孩子,我也在学习,休息时间再开始互相交流,学习时间就各忙各的,不要随意互相打断,我建议小学还是要家长陪同做作业比较好,学的东西也会比较多。
上小学的孩子,是上辅导班好,还是家长自己辅导好?这个问题,要分2个层面来回答。
首先,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是一个阶段,四年级到六年级是另一个阶段。
一到三年级,大部分家长都可以自己辅导,没有必要上辅导班。哪怕工作再忙,每天下班回到家,花一个小时时间,给孩子辅导一下书本的知识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一到三年级的内容,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部分,就算家长只有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也是勉强可以辅导的。
家长辅导孩子作业
四到六年级,已经涉及到比较抽象的内容了,很多家长也不适合辅导孩子的作业了。如果真的有心要辅导孩子的作业,必须自己先把孩子的教材内容吃透,才能有的放矢。要给别人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到了这个阶段,很多家长就没有那个时间和耐心了,所以,只能选择上辅导班。
其次,成绩中等的孩子和成绩中下的孩子,他们的辅导方式也要区分开来。
成绩中等的孩子,最好先向老师请教和了解,判断孩子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如果是粗心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的考试失分,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把孩子送去辅导班,可以每天抽点时间监督孩子的作业情况,及时帮孩子指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习惯,让孩子慢慢把成绩提高到上等的水平。
家长帮孩子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成绩中下等的孩子,大部分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或者对教材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懵懵懂懂。这些孩子,家长如果想短时间提高成绩,有必要找一个好点的辅导班,帮孩子重新梳理一下知识结构。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是上辅导班,还是家长自己辅导,关键在于人。这个辅导的人必须专业,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越是高年级的孩子,对辅导的人要求越高。长期从事课业辅导这项工作,并在这个领域里取得过良好成绩的人,才能成为被学生和家长信赖的辅导老师。
辅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