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什么?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8
  • 发布时间:2024-05-11 17:25:1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
内容详情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百花生日)、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国戏剧

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1] 、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梨园戏、歌仔戏等。

中国建筑

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汉字汉语

汉字

汉字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另外三种是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字),唯一一种使用至今,并仍然充满活力、历久弥新。

汉字作为表意(语素)文字的杰出代表,独霸世界文字之林半边天(另一半是各种字母、表音文字)。

汉字及其所记录的汉语,精妙绝伦,其艺术性盖诸文字之冠。产生了古典格律诗、对联、字谜、测字算卦等世间仅有的艺术。

少有文字的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更无一能达到汉字书法艺术之高度。碑帖、篆刻、牌匾、楹联、尺幅、扇面,样样精妙绝伦。

汉字的一笔一划,无不体现祖先们的智慧和对世界的理解。所谓中国哲学,在汉字的构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春联、倒「福」字,到「招财进宝」,以及「福禄寿」字画,还有洞房里火红的「囍」字,灵堂前肃穆的「奠」字,汉字就是活生生的民俗与文化。

汉字维系中华一统数千年。九州四海、古人今人用的是同一种汉字,交流无碍。今天的人们仍可阅读秦简汉帛、唐碑宋贴,在世界所有文明中,堪称绝无仅有的奇迹。

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打油诗等……

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宗教哲学

儒、道、佛、周易、阴阳、五行、干支、罗盘、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民间工艺

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少林、武当

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天府之国、大西北、桂林山水、天涯海角、中原文化、巴陵文化……民风民俗

礼节、婚嫁(红娘、月老、聘礼、洞房)、丧葬(孝服、纸钱、头七)、祭祀(天地祖先);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

衣冠服饰

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中山装、唐装、旗袍,各少数民族服饰、各类传统及现代的佩饰、鞋、帽等。

四大雅戏

花鸟鱼虫

动物植物

龙、凤、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荷花,菊花,月季,桂花,杜鹃花,水仙花和茶花。

龙生九子: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螭吻、饕餮、椒图、蚣蝮、貔貅。

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金银器、瓷器、红木家俱、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十八般兵器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

饮食厨艺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道;酒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鱼翅、熊掌、海参、鲍鱼……

传说神话

**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天仙配、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

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道教音乐、佛教音乐、***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喜迎及巡礼乐、宴乐。

“戏曲”

戏曲“四大声腔”

四声腔,展辉煌,对戏曲,有影响;

昆山腔,经改良,艺术上,有开创。

弋阳腔,节奏强,加滚白,调高亢;

梆子腔,声响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黄腔,二合一,称二黄,和西皮;

西皮刚,二黄抑,后发展,成京剧。

声腔中以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为典型。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道教文化、禅宗文化、饮食文化、孝贤文化、慈善文化、中医文化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名山大川

中国五岳: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泰山。

上古道家修仙圣地: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等

道教现四大名山: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齐云山。

佛教现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

古代江湖上有什么门派?

道教上香的正确方法如下:

上香时要足站八字,双膝与手同时着地,左手按在右手上,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与脊背同时向下伏,形似青蛙卧状,且忌臀高于背。

叩拜礼有一揖一叩首再一揖,谓之“一礼”,这是比作揖较重的礼。一揖三叩首再一揖,也叫“一礼”,这是更进一步的重礼,一般在烧香敬神和对师尊行此礼。

道教叩拜是对太上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一礼三叩的礼连行三遍,叫“三礼九叩”,这是最隆重的大礼,只在对尊神行祝寿、庆贺大典时行此礼。

戊日不烧香的习俗

道教有一个“戊不朝真”的禁忌,意思就是说在每月的戊日,道观里不可以焚香、诵经、朝真,不能使用法器,也不进行斋醮科仪等。

所谓的“戊日”指的是“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六日,东晋著名的高道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天地逢戊则迁,出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

《云笈七签》中也有关于朝真避戊的记载:“若其日遇值戊辰、戊戌、戊寅即不须朝真,道家忌此日辰。”因此,戊日也成为了道士们难得的休息日,在这一天道士们可以去打坐修炼,或者琴棋书画修身养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体都包括什么

少林,丐帮,峨眉,华山,倾城,无毒,武当,昆仑,泰山,嵩山,衡山,恒山,崆峒,唐门等等

另附:金庸所有门派以及门下的所有武功一览

一、少林寺-莆田寺-西少林-仙霞山-渤海-韦陀门

(天下武功出少林,嵩山为北少林,莆田寺是南少林,西少林见于《倚天》,仙霞山见于《射雕》,是南少林的分支,渤海是北少林分支,韦陀门见于《飞狐》,无色创立,是北少林分支)

1.少林长拳 2.少林罗汉拳 3.少林擒拿十八打 4.一指禅

5.易筋经 6.大金刚掌 7.袈裟伏魔功 8.伏魔禅杖

9.多罗叶指 10.无相劫指 11擒龙功 12.少林握石掌

13.达摩掌 14.大韦陀杵 15.少林降魔刀 16.少林伏虎掌

17.袖里乾坤 18.少林拦云手 19.少林快掌 20.千手如来掌

21.一拍二散 22.天竺佛指 23.劈空神拳 24.慈悲刀

25.大智无定指 26.神拳八打 27.韦陀棍 28.去烦恼指

29.大力金刚指 30.般若掌 31.摩诃指 32.寂灭抓

33.罗汉伏魔神功 34.达摩剑 35.如影随形腿 36.韦陀拳

37.罗汉剑 38.因陀罗抓 39.拈花指 40.大慈大悲千叶手

41.燃木刀 42.日月鞭 43少林九阳 44金刚伏魔圈

45.普渡仗 46.金刚护体神功 47.大力魔爪功 48.少林龙爪功

49.少林虎爪功 50.金刚禅狮子吼 51.躲刚拳 52.斩蛟拳

53.韦陀伏魔剑 54.大力金刚抓 55.少林降魔掌 56大韦陀掌

57.少林醉拳 58.少林疯魔杖 59.夜叉棍 60.取经棍

61.查拳 62.潭腿 63.花拳 64.洪门拳

65.燕青拳 66.鲁智深醉跌 67.中平枪 68.六合刀

69.六合拳 70.六合鞭 71.六合枪 72.赤尻连拳

73.变势掌 74.少林猴拳 75.十八罗汉阵[阵]

二、武当山-太极门-上清宫

(武当为武林内家正宗,元末张三丰创立。虽然实际上太极门与武当没什么太大的联系,当时在一般武侠小说中,太极门源出武当。上清宫见于《侠客行》,武当分支)

1.太极剑 2.太极拳 3.柔云剑 4.绕指柔剑

5.玄虚刀 6.武当长拳 7.武当绵掌 8.武当推云手

9.武当九阳 10.倚天屠龙功 11.纯阳无极功 12.太极神功

13.神门十三剑 14.虎爪绝户手 15.武当两仪剑 16.羽衣刀

17.奇门三才刀 18.四象六合刀 19.灵宝拳 20.上清拳

21.上清剑 22.武当鹤嘴劲 23.武当震山掌 24.无极玄功拳

25.玄玄刀 26.破金锤 27.太极刀 28.真武七截阵[阵]

29.梯云纵[轻] 30.狻冰功[轻] 31.芙蓉金针[暗]

三、丐帮

(丐帮创立于唐朝,自古以来便是天下第一帮,在清朝改名字“兴汉丐帮”,见于《雪山》)

1.降龙十八掌 2.打狗棒 3.逍遥拳 4.锁喉擒拿手

5.缠丝擒拿手 6.龙爪擒拿手 7.丐帮混元牌 8. 丐帮摄心术

9.蟹钳功 10. 排云双掌 11.打狗阵[阵] 12.漫天洒金针[暗]

13.青竹镖[暗]

四、逍遥-灵鹫宫-星宿海-函谷

(金庸小说中,武功绝顶高手出得最多的,肯定是少林,第二就是逍遥,逍遥在《天龙》内,已有超过少林之势头。灵鹫宫,天山童姥创立,逍遥分支。星宿海,丁春秋创立,逍遥派分支。函谷,苏星河创立,逍遥主支。)

1.北冥神功 2.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 3.小无相功 4.抽髓掌

5.化功** 6.天山六阳掌 7.天山折梅手 8.天山杖

9.三阴蜈蚣爪 10.天羽奇剑 11.如意刀 12.逍遥龟息功

13.寒袖拂穴 14.五斗米神功 15.地火功 16.白虹掌

17.周公剑 18.传音搜魂** 19.凌波微步[轻] 20.月影舞步[轻]

21.采燕功[轻] 22.凭虚临风[轻] 23.飞星术[暗] 24.穿心钉[暗]

25.极乐刺[暗] 26.三笑逍遥散[暗] 27.无形粉[暗] 28.碧磷粉[暗]

29.铄心弹[暗] 30.连珠腐尸毒[暗]

五、大理段氏-天龙寺

(大理皇家段氏,乃金庸最著名的武林世家,天龙寺更是皇家寺院)

1.段家剑 2.六脉神剑 3.一阳指 4.枯荣禅功

5.天龙佛门狮子吼 6.修罗刀 7.五罗轻烟掌 8.盘根错节十八斧

9.哀牢山三十六剑

六、全真教-太乙门

(全真教,是中国著名道教流派,后来的武当便是全真派的。为南宋第一大武林门派,创始人王喆,号重阳。太乙为与全真并列的道教派系,两派多有融合,今合在一起讨论)

1.九阴真经 2.先天气功 3.全真基剑 4.左右双手互搏

5.空明拳 6.同归剑 7.金关玉锁二十四决 8.三花聚顶掌

9.全真收筋缩骨法 10.太乙拳 11.太乙神功 12.太乙枪

13.全真排云手 14.全真出云手 15.全真鞭拳 16.泥鳅功

17.太乙元笔 18.昊天掌 19.全真鸳鸯连环腿 20.一剑化三清

21.冲天掌 22.九阴神抓 23.易筋锻骨术 24.大伏魔拳

25.阴寒箭掌 26.羽衣刀 27.天罡北斗阵[阵] 28.七星聚会[阵]

29.金雁功[轻] 30.飞絮功[轻] 31.上天梯[轻] 32.天罡北斗步[轻]

七、古墓派

(见于《神雕》,创始人林朝英)

1.**** 2.玉女剑 3. 玉女素心剑 4.古墓九阴

5.天罗地网掌 6.手挥五弦 7.赤练神掌 8.金铃银索

9.五毒神掌 10.三无三不手 11.黯然销魂掌 12.拂尘功

13.美女拳 14.美女剑 15.天罗地网势[轻] 16.迎风拂柳步[轻]

17.玉蜂针[暗] 18.冰魄银针[暗]

八、桃花岛

(黄药师创立。)

1.弹指神通 2.落英神剑 3.落英神剑掌 4.八卦劈空掌

5.碧海潮生曲 6.兰花拂穴手 7.九阴白骨爪 8.九阴摧心掌

9.毒龙银鞭 10.玉箫剑 11.玉漏催银剑 11.旋风扫叶腿

12.灵鳌步[轻] 13.桃花燕双飞[轻] 14.桃花附骨针[暗]

九、白驼山庄

(欧阳锋创立)

1.蛤蟆功 2.灵蛇拳 3.灵蛇杖 4.逆转九阴

5.神驼雪山掌 6.黄沙万里鞭 7.白驼天龙掌 8.金刚穿掌

9.白驼疯魔杖 10.透骨打穴 11.蚯蚓功 12.合扇刀

13.瞬息千里[轻]

十、峨眉山

(元末明初,郭襄创立)

1.峨眉九阳 2.回风拂柳剑 3.回风拂柳刀 4.金顶绵掌

5.飘雪穿云掌 6.灭剑 7.绝剑 8.四象掌

9.佛光普照掌 10.乱披风剑 11.大佛掌 12.阴阳太极拳

13.鸭形掌

十一、昆仑山

(元末明初,何足道创立)

1.昆仑基剑 2.昆仑两仪剑 3.无色无声剑 4.迅雷剑

5.玉碎昆冈剑 6.雨打飞花剑 7.天山雪飘掌 8.清凉扇

9.混沌剑阵[阵] 10.云龙三折[轻]

十二、雪山-金乌派

(见于《侠客行》,金乌为雪山分支)

1.雪山入门十三式 2.雪山基剑 3.金乌刀 4.神扑鬼跌三绝手

5.雪影擒拿手 6.踏雪无痕[轻]

十三、血刀门

(见于《连城诀》)

1.血杀刀 2.灭仙掌 3.血海魔功 4.血刀经

5.夜战八方刀 6.批纸削腐刀 7.雪遁步行[轻]

十四、明教

(波斯拜火教唐朝传入中原,形成明教,方腊就是明教教主)

1.九阳真经 2.乾坤大挪移 3.青翼寒冰绵掌 4.白眉鹰爪

5.千蛛万毒手 6.圣火令神功 7.蚊须针[暗] 8.七星针[暗]

十五、日月神教

(见于《笑傲》,被正道称之为魔教)

1.葵花宝典 2.吸星** 3.吸功入地 4.玄天指

5.石鼓打穴笔 6.一字电剑 7.七弦无形剑 8.小十八拿

9.泼墨披麻剑 10.蓝砂手

十六、华山-华拳

(五岳剑派之一,在清乾隆间,又发展了一支拳派)

1.独孤九剑 2.华山基剑 3.紫霞神功 4.反两仪刀

5.冲灵剑 6.华拳 7.华山破玉拳 8.华山伏虎拳

9.华山混元功 10.华山混元掌 11.淑女剑 12.抱元劲

13.夺命连环三仙剑 14.鹰蛇生死搏 15.铁指决 16.华山劈石拳

17.华山长拳十段锦 18.宁氏无双剑 19.养吾剑 20.希夷剑

21.华山玉女十九式 22.玉女金针十三剑 23.狂风快剑

十七、嵩山

(五岳剑派之一)

1.嵩山基剑 2.嵩山寒冰神掌 3.大嵩阳神掌 4.托塔手

5.仙鹤手 6.大阴阳掌 7.九曲剑

十八、衡山

(五岳剑派之一)

1.衡山基剑 2.飘湘十八剑 3.芙蓉剑 4.紫盖剑

5.石廪剑 6.天柱剑 7.祝融剑 8.衡山五神剑

9.回风落雁三十六式 10.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十九、恒山

(五岳剑派之一)

1.恒山基剑 2.万法剑 3.天长掌

二十、泰山

(五岳剑派之一)

1.泰山基剑 2.岱宗如何 3.泰山十八盘 4.五大夫剑

5.快活三剑

二一、铁剑门

(明末清初门派)

1.神行百变[轻]

二二、侠客岛

(见于《侠客行》,是南洋外的一个火山岛)

1.太玄经等《侠客行》二十四式

二三、铁掌帮-绝情谷

(铁掌帮,岳飞部下上官剑南创立,绝情谷乃唐朝公孙家避难之处,后武功经过铁掌帮裘千尺改进,大有发展)

1.铁掌 2.铁砂掌 3.黑煞掌 4.毒蛇神掌

5.裘氏通背拳 6.阴阳倒乱刀 7.泼水杖 8.水上漂[轻]

9.渔网阵[阵]

二四、湘西-连城-言家拳

(从潇湘子发展到连城诀众人,门人众多)

1.连城决 2.唐诗剑 3.神照经 4.言家拳

5.无影神拳 6.五云手

二五、摩天崖

(见于《侠客行》,谢烟客隐居之处)

1.碧针清掌 2.摩天铁袖功

二六、**密宗

(自古以来,便是**最有名的武林门派)

1.火焰刀 2.龙象波若功 3.大手印 4.控鹤功

5.五轮** 6.狂风迅雷功 7.无上大力杵 8.飞掷金杵

二七、天山

(清朝袁士霄创立----不要跟梁羽生的第一大武林门派天山混淆了哦~)

1.百花错拳 2.天山三分剑

二八、姑苏慕容氏

(在任何人的武侠小说中,江南武林第一世家,总是姑苏慕容氏。乃东晋时燕国皇室后裔。)

1.斗转星移 2.参合指 3.慕容剑 4.柳絮剑

5.柴刀十八路 6.鹤蛇八打 7.壁虎游身功[轻]

二九、青城山

(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

1.青城基剑 2.雷公轰 3.青字九打 4.城字十八破

5.蜀道难牌法 6.九宫剑 7.无影幻腿 8.青城催心掌

9.松风剑 10.风雷掌 11.青蜂钉[暗]

三十、蓬莱

(见于《天龙八部》,山东海上门派,以“八仙过海”闻明)

1.八仙剑 2.八仙迷踪拳 3.铁拐阵[阵] 4.天王补心针[暗]

三一、嘉兴

(江南七怪各有门派,已无从考察,现暂且归为一派)

1.越女剑 2.空空拳 3.朱氏分筋错骨手 4.地堂鞭

5.南山掌 6.南山刀 7.柯氏降魔杖

三二、三才门

(见于《飞狐》)

1.三才剑

三三、八卦门

(清朝著名武林门派)

1.八卦游身掌 2.八卦八阵掌 3.八卦刀 4.内八卦功

三四、崆峒山

(中原正统六大武林门派之一)

1.七伤拳 2.飞龙剑 3.飞龙拳 4. 醉八仙拳

5.醉双剑 6.神门拳 7.青灵剑

三五、五虎门

(见于《飞狐》)

1.五虎断门刀 2.五虎拳

三六、五台山

(佛家除了少林外,最著名的武林门派)

1.伏魔剑 2.心意气混元功 3.普门杖法

三七、天龙门

(田家在清朝初年创立,后来分为南北两宗)

1.天龙剑 2.追命毒龙锥[暗]

三八、辽东胡家

(清初四大世家之一)

1.胡家刀 2.胡家拳经 3.飞天神行[轻] 4.四象步[轻]

三九、宁古苗家

(清初四大世家之一)

1.苗家剑

四十、福州林家

(开创福威镖局,见《笑傲》)

1.辟邪剑 2.林家剑 3.翻天掌

四一、金蛇门

(明末夏雪宜所创,见《碧血剑》)

1.金蛇剑 2.独臂刀 3.金蛇游身拳 4.金蛇擒鹤拳

5.金蛇锥[暗]

四二、混元门

(成昆号称混元霹雳手,见《倚天》)

1.混元霹雳手 2.混元气童子功

四三、神龙岛

(清康熙洪安通所创)

1.化骨绵掌 2.美女三招

四四、伏牛山

(见《天龙八部》)

1.百胜鞭

四五、玄冥门

(见《倚天》)

1.玄冥神掌

四六、鹰爪雁行门

(武侠小说中著名的武林门派,以大力鹰爪功闻名)

1.大力鹰爪功 2.搏狮手 3.劈卦刀 4.青龙刀

5.拦路断门刀 6.雁行功[轻]

四七、鸳鸯门

(见《鸳鸯刀》)

1.鸳鸯夫妻刀

四八、万里田家

(见《笑傲》)

1.田家快刀 2.飞沙走石十三式

四九、扬州长乐帮

(见《侠客行》,是长江下游的第一大帮会)

1.五行拳 2.五行六合拳

五十、黄河门

(盘踞黄河中下游的水帮,多部小说出现)

1.夺魄鞭 2.夺魄指 3.断魂刀

五一、长白山

(以长白山为基地的武林门派,多部小说提到)

1.野狐拳 2.子午透骨钉[暗]

五二、山西武胜门

(见《天龙八部》)

1.武胜刀

五三、沐王府

(见《鹿鼎记》)

1.沐家拳

五四、鄂北钟家

(见《飞狐》)

1.奈何功

五五、天地会

(清初反清复明的组织,创始人陈永华)

1.碧凝神爪

五六、衢州石梁门

(是一个浙江温氏家族门派,见《碧血剑》)

1.朱砂掌 2.鹤形拳 3.雷震剑

五七、沧州门

(南荆北沧,沧州自古就是我国的武术中心之一)

1.大洪拳 2.黑砂掌 3.醉打山门拳 4.快活三十掌

5.孟家神拳 6.四面刀

五八、鸭形门

(见《飞狐》)

1.鸭行拳

五九、五毒教

(西南苗家门派,是金庸中使毒用蛊第一门派)

1.蝎尾鞭 2.软红珠索 3.金铁蜈钩 4.毒蟾砂[暗]

六十、呼延门

(乃北宋大将呼延赞创立,见《鸳鸯刀》)

1.呼延枪 2.呼延十八鞭 3.震山三十掌

六一、六合丁家

(见《侠客行》)

1.丁家擒拿手 2.金龙鞭

六二、嘉兴陆家

(江南陆家一向就是武林世家,见《神雕》)

1.江南陆家刀

六三、冷月水家

(见《连城诀》)

1.冷月剑 2.孔雀开屏剑

**、天竺释家

(传说释迦牟尼所创立,尼摩星就是此门派,见《神雕》)

1.释迦掷象功

六五、宋家官军

(这个不适门派,就是宋朝在军中广为流传的武功)

1.岳家枪 2.岳家散手 3.杨家枪 4.太祖长拳

5.十八路齐眉棍

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体包括:

1、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2、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

3、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4、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如《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 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6、中华诗词: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京戏脸谱|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

8、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故宫。

9、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10、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11、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

12、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13、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二、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扩展资料:

1、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2、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道教文化、禅宗文化、饮食文化、孝贤文化、慈善文化、中医文化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文化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