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指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按照一定的次序讲述事件,即把相关事件在话语之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系列。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明确叙事作文的记叙顺序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1. 文章有什么叙述方法
叙述,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划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直接叙述、间接叙述。
一、顺叙 顺叙是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 它循着事物发展的程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
运用顺叙要区分主次,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相间,防止平铺直叙。 二、倒叙 倒叙是先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断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
倒叙强调了事件结果或 *** ,容易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 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应强行运用,要注意起笔的"倒叙"与后文的"顺叙"部分的衔接,使之连接紧密,过渡自然。
三、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插叙结束后,仍回到叙述主线上来。 插叙的内容可以是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
插叙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叙述曲折,形成断续变化,使行文错落有致。 四、补叙 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交待。
补叙的作用在于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处予以弥合。补叙,可以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使记叙周严,不留破绽。
五、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这也就是传统小说中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对那些紧系于同一主干事件中的分支进行叙述时,多采用交叉叙述,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人与事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 对那些联系不甚紧密,而又由同一主线贯穿的几个人,事,物进行叙述时,则多采用齐头并进的平行叙述,这可以把平行发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显得从容不迫,而读者则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的感受。
六、直接叙述 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说话人应当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
这时候,听话人相对于说话人而言,是第二人称。 说话人所说出的每一个字、词、句,都是说话内容,应当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
比如:妈妈笑着说:“我今天很高兴。” 七、间接叙述 间接叙述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
说话人应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
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 百度百科-叙述方法。
2. 有几种文章的叙述方式一.什么是叙述 叙述即记叙和述说。
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 二.叙述的方法 (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二)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三)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四)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3. 有几种文章的叙述方式一.什么是叙述
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
二.叙述的方法
(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二)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三)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四)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4. 写文章时用的叙述方法有哪些首先按叙述的详略,叙述方法可分为概括叙述和细述法。
什么是概叙法?概叙的含义是相对详叙(或叫细叙)而言,就是概要,该略的意思,即对某种人物、事件、场景、外观、品种、情绪等做概括的粗线条的叙述。有人又叫它“从类并叙”。
这种叙述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它包含得越广,文字又简明,它就越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什么是细叙法?细叙法是对人物事件进行详细的具体的叙述,它是和概叙法相对而言的又叫详叙法。
其作用在于通过详细、具体的叙述使读者更多更深的了解事情的复杂情况和曲折的变化过程,以引起关注、同情或共鸣。 其次,按叙述的顺序,可讲将叙述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几种。
(一)顺叙法 顺叙法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反映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叙述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来反映人物事件的原委,便于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格局,便于安排材料,写起来也比较顺手,眉目清楚,层次分明,情理谐调文章气势也易于贯通,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文学史上许多的名作,像《桃花源记》等,都是采用这种叙述方法的。 (二)倒叙法 它是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 *** 或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产生惊奇之感。
然后再一步一步揭示这个 *** 或结局所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因此倒叙不是逆叙,不是逆推理。
在一定范围来说,倒叙事实上是顺序的一种变通。比如鲁迅的〈祝福〉〈伤逝〉等作品,大体上都是用倒叙手法写成的,祥林嫂悲苦的一生,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等作品都是把人物的最后结局在开头告诉了读者,然后把人物的经历一层一层展开,使读者看清了这些悲剧的社会根源和人物自身思想上原因,从而启发人们去追求合理的人生。
(三)插叙法 它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插叙的作用,首先是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发展情况得了解,此外,这种中断或停止,也适应读者心理,使其感到有张有弛,活泼轻松。
在鲁迅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润土时插入少年润土和我的友谊的片断,就是追叙的例子 ,又如那些把上文加以补充,解释,对下 *** 必要交代的片断叙述,按习惯称补叙。
这种文字一般并不发展情节,仅仅是补充 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原来叙述的内容。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插叙,那插入的叙述是逆行的,即由近及远,由今及古。
这种插叙有人称为逆叙。 (四)平叙。
叙述两件(或更多件)同时发生的事,称为平叙。(古人称之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种叙述方法可以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也可并行交叉的进行。
前者,就每一件事来说,是一段顺叙,从二者的关系来看是平叙。后者则紧密交叉,起头并进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平叙 ,是较为常见的,这只要强调了时间概念,各在起讫处加以必要照应,就可以了 此外,记叙文的叙述方法还有合叙、分叙法夹叙夹议法。
参考资料:
语文描写方法有哪些
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按内容分类 ●人物描写
⒈概括描写, ⒉肖像描写, ⒊语言描写, 4动作描写, ⒌心理描写, ⒍细节描写
7.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 ⒈ 静态与动态 ⒉ 客观与主观 ⒊ 反衬与对比
按特征分类
●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
6. 描写方法有什么还有写作顺序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与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写作的顺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如《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开头描写皂荚树的样子,接着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快乐.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按地点的变换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金华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先后顺序,记叙金华双龙洞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又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是按“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会议厅→走出大门”几个不同地点来记叙的.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有的文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如《中国石》一文中战士们爱拣石头、爱赛石,这是发现“中国石”的起因;拣石、洗石、发现了“中国石”,仔细端详“中国石”,这是拣到“中国石”的经过;战士们喜爱“中国石”,这是“中国石”带来的结果.这样写,让人明白事情发展的阶段性和来龙去脉.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顺序记叙.这种方法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写了不同内容的四件事:讲《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表达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1.先分后总.《再见了,亲人》一文,前三段分别描述志愿军同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最后一段总结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2.先总后分再总.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 *** 人,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写作的顺序很多,作文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掌握材料的情况选用,做到恰到好处.。
7. 记叙文有几种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平叙
我是在人教出的自读课本上看到的.
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常用的叙述方式.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
任何事件都由三个阶段构成:开端——经过——结果。不会叙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会记叙事件的经过。如何写好事件的经过呢?
一件事开始后,在不同的阶段,发展形式是不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单线行为推进式
描绘对象只有一个。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个物,有时候是一个团体(我和妈妈,我们等,在叙事中总以整体形式出现)
记叙内容:按照时间先后,记叙这个对象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
例如:听到下班的**,她抓起背包,急匆匆下楼,穿过厂区的大门,沿着墙根的红砖路,径直来到十三路公交车站。
又如:他穿过广场,越过西安路,在写意书报亭买了一份报纸,然后沿着同泰街,向金辉商城走去。
(二)单线直达终点式
描绘的对象只有一个(同上),不记叙人物行为过程,只记叙到达终点的时间,人物到达了什么地点。
例如:下午三点半,他风尘仆仆地来到王厂长的办公室。
再如:天刚蒙蒙亮,小白兔就来到松鼠的门前。
这种写法是单线行为推进式的略写形式。如果笔下人物的行为既不能表现主题,又没有铺垫作用,就没有必要详细叙述,最好的方式,就是直达终点式。
(三)双方行为交替推进式
描绘对象:有矛盾冲突的双方。
特点:只有行为没有语言,双发的行为在沉默中交替推进。
记述内容:甲做了什么,乙接着做了什么,甲又做了什么,乙........
例如:雪雁走进办公室,慢慢走到老师的办公桌前。老师意味深长地望了她几秒钟,拿出一个作业本放在她的面前。她接过作业本,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老师笑了,她含着眼泪也笑了。
又如:小李一个不小心,一只大脚不偏不倚正好踩在小王的趾尖儿上,小王抽出脚来,在地上乱蹦,小李没想到会把他踩得这样重,慌忙上前道勤,小王哭着一张脸,冲过来,照着小李的脚面就是一脚,小李一个闪身,躲出好远,小王踹空了,一脚跺在地上,腾起一团烟雾。
关于怎样写记叙文有以下建议:
记叙文是以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记叙文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景,组织语言材料,编写成文。一般说来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写作时要表达清楚。记人时,要注意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事迹等;叙事时要描写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前因后果等。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写这类记叙文时要做到:要认真审题。弄清题干的每一个字,明确要求我们写什么。要精心选材。无论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还是别具特色的偶然事件,都必须具有典型意义。重组材料,确定要点。要分清主次。主要材料要详写,对次要材料要学会概括。要学会推波助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切忌平铺直叙。要有真情实感。有叙事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字里行间,在适当之处或议论、或抒情,使主题得到升华。要有新颖别致的开头和结尾。注意段落的过渡和呼应,特别是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人称统一、线索明确。记叙文可用“你、我、他”三种人称,但如果题目要求你使用某种人称,则必须遵循要求;叙事类记叙文一般按照事件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叙述。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一般的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当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对它们的使用要特别慎重,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必须用到时,也尽量简省笔墨。千万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扭曲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重点攻克?在记叙的过程中,要详略得当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一些重要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情感、态度和看法。
写什么(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
为什么写(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达到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平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有把这些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